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古诗词 > 一年级上册 本文内容

小学一年级古诗<<风>>拼音版、原文、翻译及练习题_李峤

发布时间:2025-06-29整理:admin123阅读:

全文拼音

 风 fēng

(táng) 李  峤 qiáo

 解 jiě 落 luò 三 sān 秋 qiū 叶 

 能 néng 开 kāi 二 èr 月 yuè 花 huā

 过 guò 江 jiāng 千 qiān 尺 chǐ 浪 làng

 入  竹 zhú 万 wàn 竿 gān 斜 xié

原文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白话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练习题 

   解落 秋叶,能 花。
   过江千 浪,入 万竿斜。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写________(风   雨)的,是________(唐   宋)代诗人________(李峤   李白)写的。 
3.“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5.请你给小雪花讲解一下这首诗,在下面符合诗意的词语上打“√”。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风的力量。它能使树叶(掉落       生长),也能使花朵(开放       掉落)。当大风经过江河时能吹起(巨浪       波纹),当它经过竹林时,竹子会(变绿       倾斜)。
6.你知道下面的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吗?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解(jiě   xiè)       落(luò     lào)        斜(xié     xiá)
7.这首诗是写________(风   雨)的,是________(唐   宋)代诗人________(李峤   李白)写的。
8.“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解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它经过江河时能______________,刮进竹林时可______________。 
1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峤(qiáo) B.解(xiè) C.竿(gān) D.斜(xié)
12.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三秋:三个秋季,指三年。
B.解:吹
C.过:经过。
D.斜:倾斜。
13.“解”共13画,第八画的名称是(   
A.撇 B.横折钩 C.竖 D.横
14.下面不是这首诗中写到的物象是( )
A.叶 B.尺 C.浪 D.竹
15.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比喻 B.夸张 对偶 C.对偶   比喻 D.拟人   夸张
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物诗。
B.“解”的意思是“吹”,因此可以把它换成吹、扫、刮。
C.全诗没有出现一个“风”字,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
D.“过江”卷起“千尺浪”,表现了风的威风、直冲云霄、狂浪滔天。

欢迎分享转载→ 小学一年级古诗<<风>>拼音版、原文、翻译及练习题_李峤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精品推荐

专题诗词

图文诗词

唐诗三百首全集,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下载 -网站地图 - 王维- 李商隐 - 孟浩然 - 杜牧 - 王昌龄- 岑参 - 刘禹锡 - 元稹 - 人物生平